北京经开区试点"一企多牌"政策,申请条件公开

北京经开区试点“一企多牌”政策申请条件全面公开

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助力企业多元化经营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以下简称“北京经开区”)近期正式推出“一企多牌”试点政策,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多个经营主体资质申请通道。该政策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降低准入门槛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,为企业在同一区域内拓展多品牌业务提供便利化支持。

政策核心:一企多牌适用场景与条件

“一企多牌”政策允许单一法人主体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,依托现有企业资质申请多个独立品牌经营许可,适用于连锁经营、多品牌运营等场景。具体申请条件包括以下四方面:

1. 企业基础资质要求

申请主体需为在亦庄新城(225平方公里)范围内完成工商注册、税务登记且实际经营的企业,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有效营业执照。企业需承诺所有品牌经营活动符合区域产业定位,不得涉及限制类或禁止类行业。

2. 财务与经营稳定性

企业需满足连续2年在本市缴纳入库增值税额累计不低于50万元,或上一年度纳税额达到25万元以上。新注册企业若申请试点,需承诺首年纳税额不低于10万元,并通过信用承诺方式先行办理资质。

3. 合规经营与信用记录

申请企业须近3年无重大行政处罚及刑事犯罪记录,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。对于存在跨区域经营需求的企业,需提供其他经营地监管部门出具的合规证明。

4. 多品牌运营能力证明

企业需提交多品牌发展规划书,明确各品牌的市场定位、供应链管理方案及风险防控机制。若涉及食品、医药等特殊行业,还需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资质或第三方认证文件。

政策实施路径与配套服务

北京经开区通过“信用承诺+综合监管”模式推进政策落地。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通过线上政务平台提交申请材料,审批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核验企业信用信息,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实行“秒批”办理。获批企业将获得《多品牌经营综合许可证》,实现“一证集成、多牌通用”。

为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,经开区同步推出两项配套措施:一是建立“多品牌经营白名单”,对信用评级A级以上的企业给予年度检查豁免;二是开通“品牌变更快速通道”,允许企业在不注销原有品牌的前提下,通过备案制调整经营范畴。

政策预期成效与行业影响

“一企多牌”政策将显著提升企业市场响应速度。以连锁餐饮企业为例,以往开设新品牌需重新办理全套审批手续,耗时约15个工作日,新政实施后可通过信用承诺实现“当天申请、当天发证”。据测算,该政策每年可为试点企业节省行政成本超200万元,同时推动区域商业形态多元化发展。

北京经开区管委会表示,未来将根据试点情况动态调整政策细则,并计划将“一企多牌”改革扩展至科技创新、跨境贸易等领域,持续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营商环境创新案例。